像鸟儿一样我们飞过蓝天高山,在白云间。像马儿一样我们踏步泥石溪流,在崇山峻岭间。这不算什么,我们只是地球上一个小小生命,我们只是路过……
人类天生好奇。在没有看到4200米垭口那付老马的遗骸之前,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要去的地方曾经发生过的故事。我们只是去徒步穿越一个据说比九寨沟还要美丽的山谷,那里有翡翠般的海子和终年积雪的高高的山峰。那里有黑红肤色的藏族美女和大脸盘的羌族妇人。。。。。。
度娘这么告诉我,“七藏沟,位于四川省西北、川主寺镇北部,毗邻黄龙机场。在著名的黄龙景区和九寨沟景区的后山部分。方圆约五十平方公里,其间草深木繁,高峰林立,溪水潺潺却渺无人烟。七藏沟由卡卡沟、阿翁沟、红星沟等组成 。 简单说,是无人区穿越、探秘川西高原藏区……这些神秘兮兮的字眼把我带入了七藏沟轻装徒步的征程。
像公交车一样我们奔波在单位和住所,在水泥和柏油间。像自动取款机一样我们把辛苦挣来的每一份纸币重新放回那个钱箱,在喧闹的超市和美食间。这不算什么,我们只是城市里的麻将牌,随便打发,我们只是路过……
6月4日下午,队友们陆续到达成都集结地。每人两只包,一个大包装生活用品,一个小包装徒步用品。小插曲就是连日下雨冲垮了铁路,领队和另一位队友老革命原来提前一日出发变成了改签第二天早晨6点第一班飞机,半夜睡机场,那个着急、那个悲催,不说了。
到了成都的首要任务是准备四天徒步的食物,菜市场、超市就必须去逛逛,买点黄瓜蔬菜,买点腊肉香肠。领队在上海就准备了熟化米和肉酱罐头,队友们还准备了牛肉鸡蛋。 剩下的时间就是游玩宽窄巷子,探险麻辣川味美食……
随便走走。我是第一次来成都,感觉不陌生,好像早就来过一样,民居高楼对于游历各地半辈子的人来说都差不多,只是川腔乡音让人觉得有走进戏台的印象,据说川人擅长变脸,实际是川人好客,见面熟。
6月5日清早,队伍登上依维柯,12个队员正好一车。今天的任务是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潘县川主寺镇,全程320公里,6小时左右路程。将要经过都江堰,沿岷江水系向上游前进,沿途有路人皆知的汶川县,穿过茂县到达岷江的发源地松潘县。受到汶川大地震的影响,沿途多处见到塌方滑坡路段。 在汶川临时停车休息,大家买了些当地产的樱桃,用清凉的山泉水清洗一下,凉爽甘甜的樱桃,10元一斤很便宜,可以多吃点。
下午1点多种我们就安全到达川西重镇川主寺镇,这里可是进出九寨沟、黄龙名胜的咽喉要地,据说早在公元前的秦国时代川主李冰创修都江堰、踏勘岷江就已经踏足此地,镇中央可以见到李大人的雕像。
镇中川主寺始建于270年,简称“卓仑贡巴”。解放初寺院共有房屋86间,占地27亩,大殿雕梁画栋,雄伟壮观。寺内曾经供奉大小泥塑菩萨2018尊,铜铸菩萨1025尊,银子唢呐2对,大蟒号4对,唐卡350幅,经书3250卷,舍利塔2座,大小转经筒524个,木雕菩萨128尊,还存有黄金、白银等财产。“文革”期间,寺院和财产遭到损毁,仅镇寺之宝、部分文物和经书得以保存。
赶巧了,6月5日,正逢川主寺一年一度的川主节,晴朗空灵的蓝天白云之下,看到了一场人神共舞的大戏,藏族男尊女卑很显然,男人们按地位尊卑坐在祭祀表演场地的前排和楼上雅座,女人孩子则屈坐一角,打着阳伞吃着零食看表演,席间有人派送点心给女人们。我们也同时感到藏族同胞的宽容大度,表演在进行,我们这些外人进入寺庙没有受到任何阻碍和白眼,人们都在自我陶醉之中,朗朗乾坤,就该这样。
镇东元宝山上矗立着红军长征路过的纪念碑,金色碑体在夕照下熠熠生辉。西进红军在当时蒋介石集团的穷追猛打之下进入藏区曾经路过此地,著名的爬雪山过草地就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松潘草原之上,据说当时红军在松潘得到藏民的支持,建立了5个苏维埃政权,留下佳话。
当晚我们入住乐山大饭店。嘿嘿,就是一个农家乐规模的小旅店。老板是汉族人,一口四川话,开朗谦和,做的川菜还是过得去的。 此地海拔3000米,几个队友有点高原反应,晕乎乎地早早入睡,我似乎做梦了,……骑在马上摇摇晃晃,满地鲜花绿草,远处群山连绵……
像巡山人,我们追逐春天,满山遍野鲜花绿草在我们身边,野雉在山坡上,苍鹰在高山巅。像马夫一样,背着重装的行囊,牦牛目送我们经过,惊讶我们的沉重、给我们让路。这不算什么,我们只是野外生存的体验者,我们只是路过……
6月6日,阴天。2辆小巴一早等候在门口,大约15分钟车程,我们来到了七藏沟徒步的入口——卡卡沟口。马帮营地就在那里,我们的大包被集中到一起,交给马队驮运。今后4天,马儿就要和我们一起穿越这无人区,马夫就成了和我们最近的人,俊朗的马夫给人饱经风霜的印象,明亮的眼睛透出可信。
卡卡沟自沟口至美丽的长海子垭口下约18公里。卡卡沟口海拔约3500米,长海子营地海拔约3850米,这就是我们第一天的路程。路途平缓慢慢向上,轻装前行犹如春游。
沟里流着从前面海子里下泄的溪水,冰凉清澈。溪水不时越过路面,阻挡前行,于是我们便借助前人设立的临时木桥过河。河面4、5米左右,不宽,河水也不深,约2、30公分,水流湍急,让人望而却步。借助登山杖和横跨水面的树木,基本无事地越过了好多条河溪。我在过第一条独木桥时,左脚一滑踩进水里,好在事先穿了雪套,鞋口被遮住,水还没有来得及漫进鞋里赶紧提起,安然无湿。
所谓无人区,卡卡沟除了几户放养牦牛的牧民和偶尔路过的采摘冬虫夏草的藏民,没有再见到其他当地人。我们赶在端午节前穿越,来的比较早,同路的户外人也只有2、3支小队伍。沿途见到的草地牧场有几处,都不大。路途平坦,鲜花不时映入眼帘,有让人惊艳的高原郁金香,还有就是山沟两边崎岖峻陡的石壁悬崖。行路要小心的就是沿途跟着马队的痕迹前行,不时会遇见青绿色的马粪地雷。
午后,天公开始阴沉下脸来,远处山峰被一层灰色薄云遮住,马夫说,那边在下雨。果然,半小时左右,我们开始进入雨中徒步的节奏。雨不很大,但是在持续,时间一长,小雨也变成大雨了。看看天色亮了,领队说凭我多年的徒步经验,雨要停了。结果,没给脸,继续下……
在雨中,我遇见你……,转过一个山口,爬上一个山坡,一片绿色水面渐次映入眼帘,长海子到了。静静的湖水翡翠般深绿,天不好,否则这绿一定比得上天下最美的翡翠,无光色犹深,天晴不得了。蓝天白云之下,深浅不一的湖水会放出不同颜色,浓翠淡绿依次绽放……
很快,长海子那头垭口下群山环绕的长海子营地近在眼前。一片草地,溪水环绕,安静的能听到雨声和云路过的声音,第一天的宿营地到了。雨中扎营凭的是平日的重装经验,老驴们三下五除二就把帐篷搭好。新驴和次新驴则手忙脚乱,不知东西,代价就是在雨中多淋一会儿。接近零下的气温和潮湿的环境,还有山坳里的寒风,衣服不够的驴嘴唇冻得发紫发黑了。早到的马队则早已等候在营地,马夫已经在藏式帐篷里升起篝火,冻僵的驴赶紧偎进火边蹭热,尽管烟火缭绕,一点点温暖也是暖。
(都是细节)领队老包忙着帮助大家扎营,随后便抓紧时间做晚饭,热腾腾的咖喱土豆牛肉和肉酱米饭一锅接一锅上场,管饱。我忙着抽空烧热水,一锅接一锅送给需要的驴友们。营地上空弥漫着炊烟和阵阵饭菜香。饭后,压队一亮送来了姜茶……雨不停地下,很冷,烧了热水擦身洗脚,换了干燥的御寒内衣,套上羽绒衣,那个舒爽只有在那个时刻才能体会。套用群里的话,走了一天,够累的,大家该忙啥忙啥,早早洗洗睡吧……
(小插曲)3850米营地,高反造成睡眠不深,数着钟点,半夜3点起来小解,雨停了,仰望天空,薄云后面是朦胧的闪烁的星星,一阵惊喜,明天有好戏。
6月7日,长海子垭口营地出发经过4200米垭口,徒步约8公里到鱼海子营地。路线不长,高度有点,尤其在高反之下过垭口,体能受到考验。这不算什么,出发前,把大包交给马队,马夫过来打招呼:“你们先走,我们会跟上来,到垭口前你们等我们一下,等马队过了垭口你们再过。”队友忍不住问了一句为什么,马夫很认真地说,垭口有野兽出没。什么野兽?雪豹,或者狼……马嗅觉好,有什么危险它们会知道。 额滴娘……还有这故事。
晨曦之下的营地朦胧之中秀美丽。场景从高处的雪山往下是一层薄雾飘荡,群山的阴影重重地矗立在身旁,再往下是绿草地和彩色的帐篷像花朵一样绽放。草地上的一滩滩小水坑构成了景色的反光亮点,给了喜欢拍照的驴友们无穷的创作源泉,不远处马儿三三两两在游逛吃草,马夫的帐篷里则炊烟袅袅,清晨日光下含蓄原始的草原景色让驴们陶醉。
太阳高升,队伍出发了,一道向上的山路豁然展现在眼前,通向垭口。景色从昨天不太高的山丘一变而为高耸云端的俊丽雪山。直到这时我才想起应该举起登山杖,高喊一句,“七藏沟,我来了!”
连续不断地上山路,碎石土路,和我们江南的三尖、清凉峰没什么两样,只要你耐心地一步一步踏稳走就行了。高反似乎也没有那么强烈,没有氧气不够的感觉,不时地停下歇歇,喝口水,很快就走完了这传说中的上垭口之路。离垭口大约还有300米左右,马队赶上我们,先行登上垭口等候我们大队的抵达。
在一片绿草地般的垭口之上,我们见到了一付白森森的马骨架。传说中这是一匹老马,主人带着马队进七藏沟,舍不得这匹伴随多年的老马脱单在家,便让它跟随马队,不负重,自由行动。过垭口时,老马年纪大了,走的慢,脱离了马队。过了垭口后,主人发现老马没跟上便返身寻找,在垭口上,老马遭到了群狼攻击已经丧命,马肉已被狼群吞食。毛骨悚然之下,感觉到垭口之险不在高,在不能脱单。
登上垭口,连绵雪山扑面而来,那么急切,那么愕然……白云就在头顶,那么近,那么白……蓝天只是衬托,深邃纯粹的蓝,不含一点点红色光线。 在垭口平坦的草地上你会忍不住奔跑,向着眼前的雪山靠近、再靠近,腾跃起来拍照只是发自内心的激动和真实心情的放纵。这时已经没有年龄,没有性别,没有恩怨,没有顾忌,它让平庸者感到苍白无力,让奋进者感到无穷动力。
走过一段下坡碎石路,如同平时徒步走过的山石路,一边是万丈深谷,阳光之下,我们坐在离垭口不远的午餐营地,面向雪山,吃着路餐。舒展的双腿,高立的登山杖构成一幅壮美的风景照。我脑中闪过开头的语句,“像鸟儿一样我们飞过蓝天高山,在白云间。像马儿一样我们踏步泥石溪流,在崇山峻岭间。这不算什么,我们只是地球上一个小小生命,我们只是路过……”
不同的就是,我们每人有不一样的路过。人生路漫漫,往返于家庭和公司两点一线之间也是路过,往返于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神奇之间也是路过,我们选择了后者,选择到大自然深处去探寻秘密。做个户外人的奥秘就是你有时能触及到灵魂的深处。不一定是人的灵魂,而是和人的灵魂想通的山的灵魂,树的灵魂,动物的灵魂,水的灵魂,风的灵魂,雨的灵魂,雪的灵魂,阳光的灵魂……
从垭口到鱼海子营地美景不断,平日里走过的峰啊尖啊的原始路面一一呈现在面前。不怕迷路,在清凉的高山雪峰之间闻到马粪的味道就证明走对路了,无人区里马蹄印就是一幅导游图。
从高坡下降到临近鱼海子营地的最后半个小时路程,有一段50度左右碎石下坡路,跟着领队老包的节奏,用双杖快速移动、之字下降技术,很快地到了半山牦牛营地,很紧张刺激,想起环走清凉峰从峰顶下来那段曾经遇到过同样的路面,好汉坡还是绝命坡已经不记得了,很多新驴在双手捏着登山杖的情况下,毫无依靠地屁降下来,只能自己回味,除了体能,技术、装备缺一不可啊!
鱼海子营地在阿翁沟和红星沟的交汇之处,海拔3500米,我们进山第二天营地就在这里。不曾料想的是无人区里有个已经被人霸占的地盘,进出红星沟必须经过这里,露营在这里每人收30元营地费,不能随地大便,随地小便被允许。管营地的是个川人,据说有人在当地军分区里做后盾,高高的个头,我们刚扎好营,便来找领队收钱,人收30元,马也收30元,一个价。好在不是按天收,我们可是要在这里住两夜的。说句良心话,收的不多,他们还有简易的木棚可以提供住宿,还有牛肉汤供应,嘻嘻,当然不是免费提供,毕竟是个有人气的地方了。
走完两天路程,下午3点就到鱼海子营地,人忽然放松了,艳丽的午后阳光让人有了一丝晒太阳晒装备的冲动,营地顿时幻变成家了,煮水泡茶,翻晒羽绒服、睡袋,呵呵,好惬意地午后。领队则忙着张罗晚餐,大葱炒烟熏肉,番茄炒蛋,肉酱白米饭……又是一顿丰盛的晚餐。饭后的喝茶聊天有了马夫老孙的加入变得有味多了,我们聊聊老马魂丧垭口,聊聊红星沟垭口翻越,还聊聊翻越红星垭口走翡翠海子黄龙机场出山。天气转阴飘过一阵小雨,星昏天暗,8点一过就感觉寒风阵阵,还是早点躲进帐篷为明天的红星沟穿越积蓄能量吧。
半夜醒来听不到风雨声,裹在厚厚的羽绒睡袋里有点热,打开帐篷的门朝天上张望一眼,满天星斗沉浸在银河里的壮丽景象映入睡眼,于是自然而然地把眼睛睁大了……银河,老朋友,多少年没见了……可想死你了,有人说你是高等数学,也有人说你是万斗粮仓,我说你就是一筐杏仁果子,反正看着眼熟,看得见吃不着的酸爽……神秘的夜空讲着听不懂的故事,又是一夜高原风格的半睡半醒。
像当年的马拉松,我们从街道这端奔跑到公园那端,起早的老人笑看健美的身姿像他昨日般掠过身边。像飞禽走兽,我们模仿它们的身型,拉伸筋骨舒展肌肉,广场上跳舞的大妈不忍凝视,昨日已一去不回。这不算什么,我们只是城市大门上的一对门联,每年轮换,我们只是路过……
从海拔3500米的鱼海子营地进红星沟穿越到红星海子红星岩往返16公里,红星岩海拔5100米,红星沟垭口4000米左右,红星海子3950米。这就是我们第三天的路程简况。
经过一夜修整,没有了高反,适应了路况,队员们一路奋进,直奔传说中神圣的红星海子,途中经过鱼海子、草海子,遍地的小黄花正渐次开放,高山杜鹃也张开了粉白色的笑脸,头顶上老鹰尖叫着略过山巅,经过草海子牧场,山坡上一群牦牛正在吃草,忽然,一只小鹿一样的动物在矮树丛中跑过,马夫说那是一只野生的麂子。生气勃勃的草海子,充满生命力的绿色世界。
在草海子,队员们摆着姿势抓紧拍照,亮丽的黄色小花透着太阳的色泽。经过草海子,大家感觉到湿漉漉的水草地藏着陷阱,低洼处很容易陷进去,小心翼翼地跟着马蹄印走才是破解之道。
再上一个小坡,我们就来到了红星海子垭口之下的营地了。一段急升的山道之字形呈60度倾斜向上。马夫老孙告诉我们,马儿上不去了,只能在山下等候。大家陆续进入山道,从营地底下到垭口顶部大约200米不到,不算高,坡度比长海子垭口大一些,原路上原路下,大家只是觉得下来会有点难,但是没有想象的难。
比起前一天的上垭口,队员们似乎都完全适应了,速度明显很快。上到垭口之上向右拐,沿着山坡走约200米,五角星形状的红星海子在云雾中露出真容。
不知道这海子有多深,群山环绕之中的一汪碧水,比想象中的面积大很多。红星岩则在众山山岩之上高高耸立,露出红色的山体,巍峨壮丽。你得仰起头才能看清它的面容,像一尊菩萨端坐云间。当地人把这山称为圣山,把这海子称为圣湖,不得惊扰,不得触犯。我们只是默默地在它身边端坐,领略它的伟岸,欣赏它的壮美。大自然的造化就是这样神奇,它的灵魂似乎就融化在这空气中,肃穆的气氛自然生成,除了敬仰,你不得不弯下腰来膜拜这地球的杰作,静静地坐一会儿,你得顶住这山巅的凛冽寒风,没穿冲锋衣的队友显然已经失去了火热膜拜的热情,只盼着早早结束这未约定的祭拜,嗯,我们只是路过……
坐在这圣湖的山坡之上,就着带来的热水吃点路餐,让心情平缓一下,让被感动的心灵静默片刻,尽量与这山与这海子保持一致。 阴天没有遮住红星岩的高贵尊荣,阴天也没有盖住红星海子的美丽肃穆,我们这些人不远万里来到此地,见到了梦中的精灵——那藏在心底的高山之巅,那藏在灵魂深处的深邃圣湖。
返回的路程,没有危险感,没有疲劳感,比来时走的更加轻松,如风如电。经过草海子,原来在山坡上吃草的牦牛已经占领了这片海子,或站或卧,高大的头牛则凝视着路过的我们,纹丝不动,透出一股威慑力。我们小心翼翼地绕开这高原上的精灵,纹丝不敢冒犯,只求让我们安然路过。确实,他们也看懂了我们的意思,让出一条通道,目送我们匆匆走过。快到海子尽头,右边山坡底下出现一群高大的动物,我们以为是野猪,领队老包缓缓靠近观察……原来是一群黑色的高原雉,一种原始的野鸡,起码一、二十斤一只的野鸡,让人垂涎……人就是这么一种嘴馋的动物。
再次经过来时走的鱼海子,经过几座独木桥,跨过溪流,看到几匹马在鱼海子草地里悠闲地吃草,跟着马蹄印我们回到了营地,还是昨天那个营地,但是今天它似乎变得美丽了,大家走进农家木棚,迫不及待地每人喝了一碗滚烫的纯正的高原牛肉汤,领队、队友和马夫一起喝着啤酒,就着油炒花生、炒土豆丝。大家有说不完的话,营地主人也跟昨天不一样了,露出笑容,满足着大家的一个又一个要求,善意、沟通、尊重拉近了彼此的关系,我们这些商场上进出的人一下子感受到了主人好客的本质。
最后一顿营地晚餐是大家拿出所有存货的一晚,牛肉、腊肉、香肠、红肠、鸡蛋、土豆、白菜纷纷登场,领队们忙得不亦乐乎,一大锅罗宋汤被喝的底朝天,白米饭烧了两锅全部吃完,战斗力有增无减。吃完饭,大家又聚到了营地主人的小木屋畅饮畅谈……美好的高原之夜。
阿翁沟全长10公里,连接着鱼海子营地和沟外的天地。海拔从3500米逐渐降到了3100米。第四天,出山路程的前半段在一路溪水翻滚中进行,我们不停地过河、涉水、缘木,再次有人鞋子进水,寻路前行,好在马蹄印继续引领我们。半程休息的时候,见到了从阿翁沟进山的户外队伍,领队碰到了曾经的队员,一顿寒暄,约定择日算旧账……
还是那段山路,似曾相识,七藏沟,沟沟相通,还是那一座座高山,七藏沟,山山相连,流淌着同样的雪山之水,贯穿着同样的高原经典,穿越七藏沟的行程在越走越快捷的节奏中接近尾声,谁都不会觉得累,谁也没有觉得太过熟悉,只是一种什么时候大家一起走向更高的向往在心底滋生。 穿越七藏沟的行程自然曝光了每个人素养和人生态度,好多貌似学问变得浅显,好多随口而来的感悟变得苍白,在神圣面前,人变得渺小……这大概就是我们常听说的灵魂得到了净化。这只是我的感觉,毕竟我也是路过……而且这是第一次进入高原后的感受。
衷心地感谢每个陪伴我同行的队友,衷心感谢领队老包和一亮,感谢从未谋面但却给了我们安全和信心的马夫和他们的6匹出色的藏马。 什么是探秘? 户外是一场孤独者的游戏,就看你能不能亲临七藏沟,去感悟到高山的灵魂和碧水的精彩了。你的内涵越深、开放度越大,你获得的自由度越大。因为每座山每条河都得靠自己去征服,没有人能够替代你。
身在职所心在高远,蜗居陋室魂在山巅,高山大海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。风餐露宿、雨雪严寒、溯溪攀岩、草地泥潭都是我们的生活常态,健壮的体魄让我们精神饱满、克难排险让我们生活线条简约美满。这不算什么,其实我们只是一群穿着冲锋衣的徒步者、大自然的忠实伙伴,我们只是选择这样路过……